太石乡:村规民约焕新颜,“三个共同”见实效
村规民约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但如何让其真正落地见效,而非流于形式?太石乡以“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为抓手,让村规民约从“墙上文字”变成“行动指南”,推动基层治理由“政府主导”向“村民自治”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初夏时节,暮色渐浓,太石乡雍坝村的广场上越发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围坐一起,热情高涨,纷纷对村规民约的制定建言献策。“现在村里环境好了,但有些地方还存在垃圾乱扔的现象,村规民约里能不能加上一条,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约束。”村民张大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应该对红白喜事的操办进行约束,现在铺张浪费的情况还是有的。”村民陈大姐也积极发言。
随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夜话”,不仅让村规民约真正体现了村民的意愿,更让民主协商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据雍坝村党支部书记雍殿礼介绍:“以前村规民约就是几条标语,大家都不当回事。去年村里开大会,让大家提意见,我们讨论了环境卫生、红白喜事、邻里纠纷等问题,现在,我们通过村民议事会、院落会反复讨论,细化内容,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最后形成的条款都是大家认可的。”
为确保村规民约不成为“一纸空文”,太石乡引入“积分制管理”,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量化评分,与“村评户比”“明厨亮灶”“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挂钩,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
“我们每月组织村民代表检查环境卫生、邻里和睦等情况,做得好的加分,违反规定的扣分。年终积分高的家庭,能优先享受乡政府和村上的评优选先活动。”太石乡水口坝村支部书记李倩倩说道。
太石乡何湾村村民王大娘家因主动参与村道清扫、带头简办婚宴,累计积分在全村前列。她笑着说:“现在大家都比着做好事,村里风气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太石乡在深化“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的基础上,创新推动村规民约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将诚信经营、生态保护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共建共享特色农业产业链。设立“红黑榜”激励约束机制,对遵守公约、带动产业发展的农户给予技术帮扶和销售支持,对违规者进行集体评议整改。目前,全乡已形成“村规护产业、产业强村规”的良性循环,羊肚菌、木耳、辣椒等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0%,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实现基层治理与产业振兴双赢。
如今,行走在太石乡的村落间,干净整洁的村道、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无不彰显着“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带来的治理活力。而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让村规民约“活”了起来,更让基层治理“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