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坝镇:院边经济绘“丰景” “方寸地”变“致富园”
房前屋后,绿植环绕,鸡鸣嬉戏。五月,走进康县豆坝镇,好像漫步在一幅秀美乡村图中,干净整洁的村道,一栋栋农居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小牧园规划有序。
今年来,豆坝镇把发展院边经济作为群众增收的又一突破口,按照“小规模、小成本、大思路”的模式,积极引导群众以家庭为阵地、庭院为载体,整合盘活空置房间、院落、房前屋后零星土地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村民就地就近创收。同时,将发展庭院经济与人居环境提升相融合,不断优化庭院环境,以庭院“小美”点亮乡村“大美”。
“这是豆、葱、蒜、西红柿……过去家门口是一片空地,屋后杂草丛生,现在环境变好了,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我们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积极发展果蔬种植,特色养殖,不仅可以自己吃,还可以卖一些增加收入。”豆坝镇村民在自家后院绿油油的菜园里乐呵呵笑道。
在豆坝,方寸之中经营的庭院“微经济”,正在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说起背篼、簸箕等手工艺品,是山里人最常见、最熟悉的生产工具,也承载着许多人童年的记忆。在豆坝镇就有这么一群村民还保留着编织背篼的纯手工制作手艺,这不仅传承手工技艺,还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现在年龄也大了,手脚也慢了,出去打工人家不要。”豆坝镇杨李村的村民杜永军指着刚做好的背篓说道:“在家里面编制些背篓等生活用具,一年卖背篓也能有几千元的收入。”制作传统手工制品,也解决了部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实现了家门口的务工增收,让“小手工”逐步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让群众享受发展产业带来的附加值,让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豆坝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院边经济为导向,把发展院边经济与整治人居环境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引导农户把整治出来的房前、屋后、路边、沟边、渠边空闲地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提升村庄整体面貌的同时,以点带面,让一个转角、一户庭院成为一道美景,以庭院“小美”绣出村庄“大美”图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