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平洛镇:“厂”“联”结合 探索多元产业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23 09:59 信息来源:县委改革办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康县平洛镇紧紧围绕“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要求,在“厂”“联”方面求突破,探索出了产业多元发展新路径,搭建了村群共富平台。

一、“厂”内深耕,激活发展内动力。平洛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盘活镇域资源,紧扣市场需求,抢抓发展机遇,发展手工挂面、生态养殖产业,探索“村企联营”模式,有力推动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聚集特色产品加工,创办手工挂面加工厂。平洛镇立足镇域小麦品质高、手工挂面口碑好实际,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建强“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深化“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的重要举措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盘活团庄村现有资源,由团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与润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兴建占地约400平方的手工挂面生产加工车间,收购张坪片区产业发展联合党支部的优质小麦作为挂面原料,日产挂面600余斤,以资源互通、产业互补方式,使我镇传统手工挂面由家庭作坊化生产方式向工厂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变。2024年,销售挂面3万余斤,销售额达20万余元。2025年1月至今,销售挂面4千余斤,销售额达3万余元。聚焦生态养殖,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平洛镇将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鼓励团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发展路径,将村集体6亩养鸡场整体出租给康县金巢养殖有限公司,发展鸡养殖5000只,为团庄1名特困供养户提供就业岗位。梁山村党支部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家庭农场,动员村内掌握养殖技术的农户,养殖鸡1400只。龙坝村党支部精准施策,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牵起农户与养殖大户合作的红线,发展鸡养殖1万余只,走出了村集体增收、企业增效、村民共富新路子。聚焦共富共赢,走出“村企联营”新模式。进一步放大团庄村手工挂面加工厂“村企联营”模式效应,药铺沟村紧盯“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党支部牵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甘肃省桃源饮品有限公司达成核桃基地共建协议,由企业高标准建设3000亩桃源饮品核桃原料示范基地,为基地及周边村群众核桃栽植、管护、采收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并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和农户签定核桃收购协议,组织群众按照要求进行栽植、管护和采摘,实现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致富,达成村企共赢新局面。

二、“联”村抱团,走出共富新路径。平洛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工程”,扎实推进“一强三引领”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立足自身特色优势,以盘活资源、产业带动、联农带农等多种方式赋能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联村企,走稳走实共富路。以“延链、补链、强链、建链”为抓手,张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花椒加工厂、榨油坊资源,以初加工、统一包装以及电商、平台、市场“三条腿”走路的市场营销模式,推销花椒、菜籽油、核桃油3款特色农产品,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争创培育“甘味”农产品品牌,延链补链,点燃共富新引擎。2024年,张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购农户花椒3万余斤,收入70万余元,收购全镇菜籽加工菜籽油,销售菜籽油1.2万斤,帮助农户加工菜籽油8000余斤,销售额达14.4万余元。2025年1月至今,销售菜籽油6000余斤,销售额达7万余元。 联农户,联农带农促增收。平洛镇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建设“五美康县”和“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各村优势,积极探索完善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畜禽养殖、中药材种植、花椒核桃栽植等,推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构建“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长效机制,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路径不断拓宽。联文旅,农旅融合促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团庄村立足村内龙凤桥、古城墙、氐王墓等传统历史文化,充分发挥在“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创建中应用而生的生态农庄示范田——时令蔬菜采摘体验项目效益,由支部书记领办了集餐饮、康养、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为一体,展示平洛的地域文化和美食特色的龙凤山庄农家乐,以文旅融合赋能,焕新乡村活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