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创新构建“三化”志愿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5-06-11 09:46 信息来源:康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康县将志愿服务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品牌带动、机制保障”的特色之路,推动志愿服务从“零散化”向“体系化”升级,构建“一体化、多元化、清单化”志愿服务体系。

一、建机制,强队伍,打造“一体化”志愿服务网络。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依托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构建“1+21+N”三级志愿服务网络,按照“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创新建立“定时开放+活动联办+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将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了“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的志愿服务阵地,切实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全县累计建立管理网格1680个,利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60余支,志愿者小队618个,注册志愿者7.23万名,累计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达140万小时,群众参与意识、奉献意识普遍增强,支持和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

二、聚合力,树品牌,构筑“多元化”志愿服务格局。按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理念,采取“县乡村联动、老中青结合、各行业携手、各部门联合”的工作思路,将志愿服务与文明城市创建、基层治理、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工作深度融合,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原则,吸引招纳党员干部、文艺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乡贤能人等群体,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引导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涵育道德情操、提高文明素质,用自身的善行义举影响他人、带动社会。探索培育“甘雨随车”“四点半课堂”“微心愿”“背包警务”等辨识度高、实效性强、影响力大的服务品牌20余个;组建“爱心驿站”“邻里帮”等互帮互助团队540余个;在学校门口、便民大厅、街角公园、交通路口等场所设置志愿服务站点40余处,利用乡村空置房屋筹建爱心理发室195个、村快递配送站198个,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三、优服务,强保障,探索“清单化”志愿服务路径。坚持把“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和提升精神文明程度”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组织各文明实践所(站)对群众志愿服务的共性需求和志愿者的技能特点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理论学习、文艺文化、农机服务、移风易俗、公益服务”等类别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建立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广大志愿者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清单化”开展邻里守望、敬老助老、助残帮困、日间照料、心理抚慰、权益维护、文明劝导、农技服务、文化惠民、应急抢险等接地气、顺民意的志愿服务,助力保障青龙山半程马拉松等重大节会活动,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有效激发志愿者队伍参与感和群众归属感。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2万余场,调解办理各类群众事项7499件,帮办实事2271件,群众满意度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