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坚持“以绿为笔”做好宜居宜业生态文章
近年来,康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山水自然美、乡村整体美、产业品质美、城镇精致美、社会真善美的“五美康县”为目标聚焦“爱绿、护绿、增绿、用绿”四大工程,不断厚植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2024年,康县被国家气象局命名为中国“天然氧吧”,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通过省级评审。
一、强化“爱绿”,厚植生态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印发《康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和人大、政协监督的重要内容,构建起权责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2024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10余次,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先行。邀请国内高水平专业团队,结合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传承文脉,编制《康县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和“多规合一”的村庄建设规划,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大力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加大野蛮施工管理,坚决制止破坏美的行为,推动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强化宣传引导。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保护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宣传活动,推进低碳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进农村,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显著增强。2024年,累计减少域内电商快件三次包装197万个,发展城市共享单车600辆,创建绿色建筑145幢、总面积34.1万平方米,新建智慧停车场1个、铺设智能充电桩39个。
二、全力“护绿”,筑牢生态屏障。靠实各级责任。严格落实林长制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干部、各级林长、生态护林员、天保护林员、草管员等工作力量作用,按照“分块包抓、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法,规范设置县乡村三级林长1111人,组建管理网格2499个,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2024年,全县各级林长、网格员累计开展巡护3.1万余次,排查整治隐患640余处。做实疫病防治。持续加强以松材线虫病防治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把输入、输出“两个关口”,用好森防站、生态护林员、天保护林员“三支力量”,采取“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方式,开展拉网式排查、精准化识别、规范化除治,累计除治疫木24万株,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以内。2025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松材线虫病疫区撤销公告,康县松材线虫病疫区被成功撤销。加强生态修复。立足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统筹推进全县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2.24万平方米。深入实施河道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程,累计种植沉水植物1.57万平方米、挺水植物1.18万平方米、浮叶植物1.17万平方米、灌木3.03万平方米、草本植物4.46万平方米,持续巩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生态。
三、科学“增绿”,擦亮生态底色。开展全域造林绿化。积极推进秦巴山区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抚育项目,大力开展“四旁”植绿行动,在交通主干道沿线、青龙山片区栽植花卉和经济林果树种,营造花木盈枝、果蔬飘香、四时有景的良好环境。2024年以来,累计实施重点自然保护区封禁1421.11公顷,常态化管护国家公益林227.2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5万株、人工造林2000亩。截至今年3月,全县林草地面积稳定在363.33万亩以上,活立木蓄积量1264.1856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74.3%。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按照“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聚焦“花满康城”目标任务,在市政路、桥梁隔离栏上悬挂花期长、成本低、鲜艳亮眼的花篮1200组,在城区栽植各类绿化树5404株,新增绿化1.1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12年的44.8%,提高到2024年12月的5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4.2平方米提高到20.71平方米,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持续深化拆违治乱行动,累计拆除城市建成区内危旧房屋、违章建筑、残垣断壁、老旧建筑5.3万平方米,收回国有土地71.56亩,利用拆迁腾空地块规划建设绿地1个、口袋公园4个、文体场地1个,全力营造开窗见景、推门见绿的城市空间。
四、高效“用绿”,做强生态经济。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坚持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大力发展茶叶、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累计发展绿色农林产业近100万亩,中蜂、大、虹鳟鱼等养殖规模达到110万头只(箱)以上。严格落实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措施,大力推动畜禽养殖粪污、田间尾菜综合利用,2024年全县田间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加快绿色品牌创建,认证“甘味”品牌11个,新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3家,康县太平鸡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特质农产品名录。地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充分发挥康县工业集中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矿山、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大资源集约节约开发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推动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消费380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5%,规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16%。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北山南水布局,打造辐射全县的精品旅游线路8条,青龙山旅游度假区和阳坝文旅康养示范区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成功举办青龙山半程马拉松、龙舟赛、美食节等节会活动。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702.11万人次、同比增长45.91%,实现综合收入32.94亿元、同比增长36.91%。